壬寅年第七十三屆董事局主席
林 群女士致辞
博爱医院服务香港一百零三载,一直秉承「博施济众.慈善仁爱」的宗旨,与香港风雨同路,为香港市民谋求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博爱医院发展至今已开设多元化服务,遍及中西医疗、牙科、长者、青少年、儿童及家庭,教育服务及基层住屋服务,服务单位遍布港九新界,深入社会不同层面,受惠人次超过一百五十万,惠泽社群。
本人加入博爱医院多年,亲身参与和见证本院发展日益壮大,迭创新猷,并于今年有幸接棒担任主席。前贤的坚毅付出与不懈努力为本院善业奠下稳健的基础规模,本人定当全力以赴,与壬寅年董事局同寅继往开来,在前人努力铺垫的基础上尽力响应社会需要,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倡导拓展创新。现在让本人分享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计划。
为响应政府建设过渡性社会房屋的倡议以纾缓基层家庭挤迫的住屋问题,博爱医院开拓全新服务领域,于元朗发展全港最大规模之一的「元朗过渡性房屋项目—博爱江夏围村」,为久候公屋的基层家庭提供临时的适切居所,纾缓因昂贵租金或恶劣居住环境所致的生活、经济及情绪压力。是次项目得到运输及房屋局拨款资助、由恒基兆业地产借出地块及地区组织等各个专业界别人士提供支持,并由博爱医院以非牟利形式营运,为江夏围村居民提供各项以人为本的小区服务。整个项目预计于二零二二年年底竣工,共提供一千九百九十八个单位,在整个项目的年期内可惠及四万名基层市民。
首批单位共七百八十一个将于二零二二年第一季完成并安排住户入伙,为住屋环境恶劣的市民改善生活质素,协助他们迎接更美好的未来。本着小区为本的理念,为照顾居民的日常需要及建设多元、和谐的小区,拉近邻里关系,博爱江夏围村在设计和规划上十分重视居民的互动、生活所需及小区氛围,故引入多项小区配套设施,包括两座综合服务大楼,提供基本便利设施(小型街市及便利店)、小区飯堂及餐厅、医療服务(中医、西医及牙科服务)及社会服务(长者日间照顾服务、青少年服务及儿童及家庭服务),为该区注入更多活力。
除了关注及改善基层家庭的住屋需求外,本院亦将会推出「配对储蓄计划」,鼓励居民为未来作好准备,每户每月储蓄金额为港币二百元,本院配对港币一百元。当租约期满时,租户可一笔过领取储蓄及配对资助金额,作为迁离过渡性房屋时的备用现金。于本院营运博爱江夏围村期间,如果有特别原因或特别困难户,我们将预留配额措施,协助他们紧急申请入住。在特殊及确实有需要的情况下,亦会尽量让住户续约以居住至获得首次获编配公屋或直至营运期结束为止。
为加快短期房屋供应,让有过渡性住屋需要,而暂未获入住公营房屋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负担和适切的过渡性住所,「打鼓岭坪輋过渡性房屋项目」为博爱医院另一项重点发展的基层住屋项目。相关项目于经过多方讨论并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后,于本年一月获城市规划委员会会通过该规划申请,并于二月获运房局通过拨款约三亿四千万元资助项目,期望于今年第四季正式动工兴建,预计可提供约六百个住宅单位,帮助基层家庭改善居住环境。同时透过引进各项社会服务及策划区内公共空间,促进小区互动,为入住居民带来更理想的新生活。
随着香港人口老化问题加剧,小区对全面及适切的安老服务需求愈见殷切。博爱医院喜获恒基兆业地产集团捐赠一幅位于屯门蓝地福亨村路地块,以兴建全港最大之安老院舍「博爱医院屯门蓝地长者护理及护养安老院舍」。有赖政府各部门对项目的支持,前期评估工作及勘察已顺利完成,项目详细设计时间亦接近尾声,预计最快于二零二五至二六年竣工,落成后将提供一千四百三十四个宿位,以配合不同身体状况长者的需要。
博爱医院一直致力提高长者照顾服务的水平,特意成立蓝地安老院舍督导委员会,由博爱医院董事局成员及安老、护理、建筑、财务及物业发展等界别专业人士一同参与,协助是次项目的指导及监督工作,以提供多元化及结合崭新科技之院舍服务,让院友精彩生活每一天。
近年特区政府推动发展基础医疗,计划在各区设立「地区康健中心」及「地区康健站」,以公私营合作及地区为本为原则,透过推广健康、疾病管理及预防以增强市民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加强小区慢性疾病的治理成效,长远减轻公共医疗体制面对的服务压力。为响应及全力配合政府就公共健康推行之政策,本院已成功获政府接纳申请以营运元朗地区康健中心,当中包含一个主中心、三个附属中心和三个服务点,冀于二零二二年内正式投入服务。博爱医院扎根元朗,多年来各项服务均得到地区团体及市民支持。本着小区为本的理念,本院期望以多年地区服务之基础及经验以协助发展基础医疗健康服务,于小区逐步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增加市民获得医院服务的渠道。
第五波疫情肆虐,确诊病人数字急速上升,基层市民对视像医疗服务的需求更为殷切。为协助受影响之社群扺抗疫症,及时获得适当治疗,为新冠确诊者提供免费遥距中医咨询、诊症、配药及物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以中医手机应用程序为居家抗疫的确诊者提供望闻问之治理支持。除了提供遥距中医咨询服务外,该程序亦支持手机预约及查询等恒常服务。此举除了于疫情时期作紧急支持之外,长远亦可望为居于新界偏远地方或行动不便的病患者提供服务,及早获得适切诊断和治疗,减低因延误而令病症加剧之风险,多重保障市民健康。
本院致力为基层家庭及儿童提供多元化的预防及支持性服务,一直积极建立小区网络,发掘地区资源,宣扬「彼此关爱」及「小区共融」的讯息。未来一年会致力推进下列项目:
儿童是社会未来之栋梁,本院一直致力举办多元活动,让儿童全面发展及充分发挥潜能。本院获「儿童福祉及发展资助计划」拨款资助,于属下儿童及青少年中心推展「勤有功 戏有益 – 儿童全人成长发展计划」,计划于今年开始并为期两年,主要透过家长教育及多元化活动,推广游戏和运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本院获「小区投资共享基金」拨款资助两项分别于屯门区及青衣区推行的计划。屯门区蝴蝶中心承接二零一九至二零二一年「蝴蝶耆织」计划的成功,今年荣幸再次获「小区投资共享基金」拨款推行「再创耆织」计划(2022-2024),将重点加强小区人士对认知障碍症患者及其家庭需要的认识,支持他们「居家安老」,织结邻里支持。
另外,青衣区长亨中心于二零二一年亦喜获「小区投资共享基金」拨款推行「童」「里」Link Up 青衣岛计划(2021-2023),旨在透过组织身心灵健康为主题的家庭活动及小组,加强家庭的联系,本年度会继续进行这项目,编织邻里网络,建立和谐小区。
随着疫情反复不断,小区支持及资源分配大受影响,令照顾者承担巨大的精神和身体压力。本院关注小区人士精神健康及需要,早前获「精神健康委员会」拨款资助,推行为期两年的「同行有您 – 照顾者支持计划」,利用一系列的正向减压活动及建立专业治疗小组,纾缓照顾者的内在压力及负面情绪,让他们找到喘息空间,在生活中重拾动力,继续迎难而上。
博爱医院一直以「博文爱德」为校训,培育学生「博爱」精神,支持专业领导及教学,营造优良学习氛围。属下学校分布于新界和九龙区,共开办三间中学、一间小学,以及五间幼儿园及幼儿中心,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育全人及均衡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博爱医院于兴办教育方面亦与时并进。传统初小英文科课程主要由教师采取主导,单向授课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被动。本院属下之博爱医院陈国威小学自本学年起,改革校本英文科课程,参考国际课程IBPYP(IB Primary Years Programme)教学策略,锐意优化初小英文科,舍弃传统教学方式。新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多发问、多思考,以及建立发掘新知识的能力,增加学习满足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升自主学习的技能及培养主动求知识的态度,令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为提升教学水平,校方将外籍老师增至三名,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活用英语,与同学及教师沟通协作。
疫情持续影响本港经济民生,对筹办筹募活动带来一定影响。本院于疫情期间,各单位仍坚守岗位,无间断为弱势社群提供针对性之社会服务,纾缓基层市民的殷切需要。本院衷心感谢社会各界之善长人翁无私奉献,踊跃捐输,及时提供各项防疫物资及各类支持。本院同寅亦适时修订筹募策略,除了于未来一年继续举办各类恒常筹款活动外,亦会加入其他崭新元素,凝聚各方力量,共襄盛举,包括举办「博爱在线单车百万行」及「博爱X老夫子在线慈善跑」,不分地域界限地传扬博爱精神,善心满载。
本院在辛丑年董事局李柏成主席领导下得以推展多项惠民助人的项目并取得骄人成果,本人谨代表壬寅年董事局向李主席致以衷心感谢。博爱医院服务得以拓展,大家亦乐见受惠市民人数不断上升,为每个弱势社群家庭带来关怀。
同时,我们也期望博爱百余年的历史传统和慈善事业的积淀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应用,包括拓展慈善资源渠道、提高知名度、巩固价值理念及建立创新的慈善模式,从而维护博爱的发展,让更多的人知晓博爱,融入博爱,受益博爱。
在此,本人深感荣幸得到同寅支持担任壬寅年董事局主席,与新一届董事局成员携手同心,承先启后,继续传扬博爱精神「博施济众.慈善仁爱」,造福更多弱势社群,建构和谐共融的社会。
壬寅年董事局主席
林 群女士